今天是6月28日,是高考学子和家长一年中最为焦虑的日子之一,因为明天下午18:00高考志愿填报截止后一切都成定局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相对完美的抉择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你还记得你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情景吗?我就记得十分清楚。在没有4G网络、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家庭电脑、没有参考辅助的年,我完成高考并进行了志愿填报。那时候,信息远没有今天发达,志愿填报一脸懵,面对分数怎么参考院校?怎么参考专业?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帮上忙的人,只有一本志愿填报指南书籍。最终,我浑浑噩噩地随意写了几个院校,甚至后来通知志愿补报都没有参加。当然,这也让自己后来的人生走了太多的弯路,而这条路再也不能回头。
工作的这10年,我接触过不少行业,去过不少大学,了解不少专业,对非全/全日制、专升本、自考、函授、考研等都有了一定的认知。虽然至今对高考志愿填报还是不太清晰,但是对社会就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走向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结合着自己的经历和社会认知,我也对志愿填报,特别是“报”的概念有了深刻的感悟,不浪费分数,力争上好学校,力争选好专业。
近期,在帮朋友给孩子参考学校这是事情上就感触很深,那就是大家对普通志愿这个事情一窍不通,更别说各种计划,对学校的地理信息、排名情况也是一脸懵。当然这样的结果是正常的,这和职业环境、生活环境都有关系,有时候也和处事风格有关,只是觉得这对很多人来说真是不容易,特别是农村孩子,城里的孩子尚且弄不清楚,农村的孩子又能怎么办呢?
或许有朋友会说可以找填报志愿的机构帮忙填报,他们很专业。你真的认为他们就可以帮你搞定一切吗?不。
第一,自身原因。因为不懂,你甚至连有效的需求都提不出来,兴趣倾向?专业规划?就业方向?父母了解孩子吗?孩子了解自己吗?你们看得到当下的社会需求以及几年后的发展趋势吗?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很多人的认知边界依然打不开,总是认为自己说的、做的就是对的,在经验主义面前,什么局限性都可以忽略。岂不知,一个决定害人害己。
第二,外部原因。很多时候自诩专业的人或者是专业机构的人在这个时候通常会给你贩卖焦虑,然后再告诉你他们有多专业,但是但凡有一些经历的人都可以看出,他们给出的建议或者说法有时候连基本的常识都是欠缺的,更别谈事情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了。而你,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你付费请的“专家”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认知。说实话,时间那么短,不过是一笔交易,各取所需罢了!一方求财,一方求心安。
或许这也是命。在重大决策面前,几乎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认知边界和知识储备付出代价,这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本身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或许有些人几年后就会看到后果,感受到代价的沉重,也或许有些人终其一生都看不明白。毕竟,人与人不同,满足感也不同,道路千差万别,谁又能每一次都赢呢?赢了又如何呢?
写在最后:在这志愿填报的关键时刻,希望看到文章的你明白,虽然当下的社会学历通胀、就业困难,但是上大学依旧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考大学这事儿,考试结果出来才走完一半,剩下的一半都在志愿填报,你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就会进入什么样的氛围,进入什么样的氛围你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别轻率,多听建议,自拿主张,想好再决定,实在不行就尽快求助机构,毕竟他们比起我们很多人要专业得多,当然决定了就不要后悔!竭尽资源和力量,其他的交给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