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下,我没有参加过正式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也就是没读过高中,正儿八经通过高考上大学。只是在年的时候,参加过一次成人高考,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的函授学习,当然不可能时下聊得热火朝天的高考相提并论了。
没有参加过高考,却在这里聊高考的话题,似乎有点可笑。懂多少?又能给别人什么样的意见呢?
这两天,高考成绩公布了,有不少朋友,同事让帮忙孩子填报下志愿。为了这,我也是早早做了一些功课,比如提前做好了数据表,准备了一些资料,好好研究下的。
一
每年高考成绩一出,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6月25日一大早,就收到了亲朋好友发送过来孩子们的成绩情况,我也关心了一下一些朋友孩子的情况。有很高兴,觉得孩子考得不错的;也有觉得孩子考得差了,不好意思说的;还有很平常心态的,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体会到,过了拼自己无尽关系的时候,现在心态就是想培养孩子,拼下一代的阶段了。于是在孩子身上会倾注很多的心力,每一次考试成绩,就是各种炫耀、攀比和凡尔赛,也有各种低调地回避。
之于高考,也更是成为了各种心态的演武场。考得好的,奔走相告,春风得意;考得差的,更是无声无息,似乎少了一些存在感,面子成了最大的借口。而孩子带来的荣耀或是心塞,转化给家长的,也是各种脸色的粉墨登场。
成绩出来的前一天晚上,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说到了对于孩子的想法与期望。聊到了这个小城如何地不适宜生活与生存,憧憬着如何让孩子实现穷不过三代,改换格局的梦想。不知不觉间,我们似乎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而接下来的努力,就交给了子女,交给了我们所说的希望。
二
上一所好大学,这是所有考生及家长们的心愿。
可是什么才是好大学?都知道清北浙南复是好大学,但却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大学。因为我们有分数,这个中国最大公平的最重要参数。
于是我们告诉孩子,要努力,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的分考得更高,这样上好大学的机率就会更高。于是朝着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努力中,孩子也在努力中。
当然,还有很多人一直在努力。在今年的高考新闻中,我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梁实,中国最牛的“高考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中华第一考王”。今年是梁实第26次参加高考,取得了分的成绩。其中,语文84分,数学92分,英语81分,而此前他信心满满的文科综合科目则为分。
梁实一直想考四川大学,但据了解,年四川文科一本分数线为分,二本分数线为分,梁实高考成绩未过二本线,大学梦可能将再一次折戟。
对于高考的执念,其实是缘于梁实从小心中的一个价值观,那就是“谁考上大学,说出去都是有档次有身份的人。”“不上大学,心不甘”。
虽说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从梁实历年的高考成绩来看,他并不是玩玩而已,不是造噱头,而是要证明自己,享受学习的快乐。
我在想,梁实为什么这些年来,一直不放弃。他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还有家庭,以及应付纷繁的世事,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心复习,这不是一句励志榜样所能完全概括的。而这一切,坚持了26年了,着实让人难以想像。如何没有坚实的理想支撑,是难以实现的。
前不久,和一位朋友聊起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能不能考研的话题。毕竟在这个小县城,想要实现突围,走出去,不突破自己,是很难的。总是各种理由,比如英语是个大难题,比如记忆力下降等,为自己开脱找寻各种借口。之于梁实,我们又有多少的汗颜呢?
三、
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在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万人,比年增加万人,无论是净增长人数还是总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这也就意味着竞争更大。于是参加高考被高校录取的机率其实也会受到影响。如何在高考中体现更大的公平。我们看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瞬间。
来自安徽的“扭扭车男孩”张亮,取得了总分分的好成绩,高出理科一本线44分。这是一个很艰难的生命。张亮由于患有先天疾病脆骨症,他双腿发育不全,无法走路。他的母亲早年离家,父亲外出打工,是爷爷奶奶将他抚养长大。
但张亮并没有被生活打倒,依靠着小孩子们才玩的“扭扭车”作为日常的行走工具。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竟然自己赚钱买了一台单反相机。
看到过很多残疾人励志的故事,但我真的无法想像张亮是如何克服学习生活中的不便,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理想。比如他学会了“走路”,比如他学会了笑对生活,比如他学会了自己养活自己,比如他高考取得了健全人也难以取得的成绩……
我并不想说,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用励志来进行总结。当人生的不幸降临到我们头上,不要逃避,其实是最重要的。自怨自艾,其实谁也不会可怜你,当你成为战胜自己,赢得人生之时,这就是成功。
一直以来,我将台湾作家罗兰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们发现并且证明了人们多数喜欢看你春风得意时的笑脸,而不喜欢听你秋扇见捐时的牢骚;当你一腔心事方待倾诉,却见你生平好友婉谢约谈,离席辞去。”
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看重高考。这几天,几个家有高考生的同事,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得好的,自然是高兴,也是感染了其它同事;而考得不如意的,也是各种低调,害怕别人聊起。
在这个时候,无论你平时付出了多少,或是如何轻松度过陪读的岁月,一切都以高考分数作了最终的评价。而此时,你又能说什么呢?
四
同学们这几天,都在为自家孩子高考志愿操着心。
这种感觉,就像多年以前,我们第一次做父亲,第一次做母亲,有些惊喜,自然也会有更多的手足无措。以前总是说,填报志愿用不着这么焦虑吧?
可轮到自己孩子,才深切体会到每个做父母的不容易。于是很多同学好朋友就想找我帮忙。
我没有经历过正儿八经的高考,自己的孩子也离高考还有几天的时间,但我已经分明感觉到这种紧张感。于是在几年前,请教同事姐姐,熟悉下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学问。
什么位置值、线差法,还有方差大数据等等,一些基本的排布理论,也是外行充内行,给一些朋友作了一些填报支撑。
最后反响还不错,于是就大胆起来了。每年高考季,总会有不少熟知的朋友希望能给一些建议。
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其实一直以来,是很多高考家长和考生们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