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通用的HR面试提问

面试是面试官与应聘者之间的一个沟通过程,只不过这个沟通的过程是有计划的,透过面试计划达到面试官想要收集到讯息,应聘者达到了解公司并表现自己的目的。

而“会提问”,是衡量一名面试官技巧掌握的关键要素之一,其技巧的掌握程度可以左右面试的效果。

一般有效的提问会紧紧围绕着职位任职要求、候选人与公司的匹配性来进行发问,以便让你获得更多的应聘者信息。

再通过对这些表面的信息点去进行深入的追问,探测信息的虚实,用于你的录用判断。

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试效率,初步筛掉那些显而易见不合适的求职者,个人一般喜欢问如下的一些问题。

1、请问路途远近、交通工具

应聘者刚到公司坐定,为了缓解即将开始面试的压力,在面试之前我一般都会通过一个简短的寒暄开始。

而寒暄的首选话题之一,就是问Ta“您过来方便吗?怎么过来的?”。

电话邀约的时候虽然已经知道对方的住址离公司的大概远近,但和实际来访一次,会让求职者在路途这个因素上,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清晰的判断,尤其是需要加班的职位。

而交通工具则反映了对方基本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过来上班的一个交通成本。

现在的年轻人,寻找一份工作,路途的远近及是否方便快捷,对于他来说会越来越重要。

相比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反而是像路途远近、有没有双休可以多一些时间照顾到家庭,这个实际存在的客观问题,会成为员工重新换一份工作的理由。

2、问学历情况

虽然应聘登记表上都会显示对方的学历情况,但通过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确认学历的类型。

现在的教育类型比较多。统招、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自考、函授、业余等等,五花八门。

不同的类型,所学习到的东西、付出的努力以及学历的含金量都是不一样的。

二是,确认求职者有无隐瞒。

面试时的学历情况和后续入职时提供的学历材料是否一致,看应聘者是否诚实。

3、问离职原因

估计是每一个面试官的必问题目之一。

但尤其是在“面霸”型求职者面前,如何识别其谎言,弄清楚其真实的离职原因,才是我们提问的最终目的。

个人建议,在问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好好的看一下求职者的简历,了解他每一份工作的任职时间。

一般任职1个月内离职的,和能不能适应工作内容本身有很大关系;

3个月内离职,和直接主管关系较大;

而一年以上的是不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及升职加薪上出了问题。

就这些方面的可能的原因去发问,比直接问“你为什么离职?”会更有针对性。

确定某一方面的原因后再进行深入追问,让你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你的面试效率。

4、问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

职位的匹配是基础,职位不匹配,意愿度再高也很难胜任。

说不清楚曾经任职职位的重点,或是对应聘的岗位认识不够,要么思路上有问题,要么工作能力很一般。

合适的候选人,一定是对自己过往工作,无论是在工作职责上还是绩效考核的重点指标,

能列出1、2、3,并且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否则,你很难相信他有多敬业,以及具备胜任一份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全新的岗位。

5、问个人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寻找一份工作,已经不再是“生存”所需,而是为了“生活”更好。

这个“生活”更好,未必是一份优渥的薪水。或许是自己喜欢的企业文化、工作模式或仅仅是这份工作能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

无论是职业规划混乱,走一步算一步,还是以为自己有想法,实则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求职者,我一般都会慎重考虑。

因为有无规划,以及是否客观,都会影响着他后期工作状态的稳定。

比如我会问“如果给你这个机会录用你,我需要你在这个岗位上至少稳定两年的时间,你觉得你能做到吗?”

如果真的喜欢,做好了准备,想要得到这份工作,对方一般都会毫不犹豫的做肯定回答,但若只是把这份工作当成过渡,或仅抱着尝试的态度来求职的人,即使录用了,也有很大可能在最后一刻,主动放弃offer。

从避免后期可能产生的人力成本的浪费来说,这个问题可以帮你筛掉这部分的人选,反而是一件好事。

6、问个人优缺点

相比较优缺点,个人建议问”“优势和不足”会更好一些。

性格上的优缺点一般本人都很难做到客观描述,所以对于其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展开提问,从匹配职位来说,更显得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第一个要pass就是回答不出来,或是说不清楚的人。

一个连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都不知道在哪的人,你会相信他会把工作做好吗。

还有就是在“不足”上的回答似是而非,这样的人相对来说,比较世故或不是坦诚。也是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