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病毒肆虐,男女老少,关门闭户。
不能访亲,不能探友,不能聚会,不能出门,但我们能学习啊!
学校开始了空中课堂,机构开始了网络授课,连游泳课都转到线上,没有水,旱泳也行!
我们人类,就是这么爱学习!
教育改变了世界,世界改变着教育,就这样,教育已经悄然进入了4.0时代……
1.网课就是教育4.0吗?
这波网课让很多人欢呼,教育已经进入4.0时代了!其实不然,称之为教育4.0时代的“预告”更为准确。
为什么这么说?先来看看什么是“教育4.0”。
“教育4.0”这个概念,大约出现在年,它是指“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及传递管道,以智能终端与移动智能终端为人机交互界面,以满足学习者心智体验及促进其心智发展为目标,以他组织(权威组织)结合自组织(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形态。”
——摘自百度百科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定义中的几个关键字,“互联网”、“人机交互”,“心智体验”,“心智发展”,“他组织结合自组织”。
我们再来看疫情期间的网课,除了使用了“互联网”,其他几个词可以说都不沾边。提前录制好的“空中课堂”,是升级版的函授,信息依然是单向传递,连教室里那点互动都没有了。而传递的内容,孩子从课本上,网络上,工具书上很容易获得。就好比坐在煤气灶旁钻木取火,费了很大力气,但孩子一点都不爱听。
有人说了,“人机交互总是有的,孩子要在Pad上答题。”那要看孩子在Pad上答了什么题。如果说只是把在作业本上写的东西,转移到Pad上,老师把黑板上写的东西,转移到屏幕上,把教室里说的话,通过网课说出来,就好比把饺子从盘子里挪到了快餐盒,由送餐员送到千家万户,可以让更多的人吃到饺子,但饺子依然是饺子,不爱吃饺子的人,依然不爱吃。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目前的网课更多是在利用互联网数据分发的功能,这只是对互联网最底层的应用。而互联网之所以引领者当代经济的发展,成为工业4.0的标志,更重要的功能是交互,交互带来了连接,连接带来了融合,融合带来了创新,创新带来了重塑。
虽然有诸多不足,但这次“预告”依然意义重大,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迈向教育4.0的技术条件,但离真正的教育4.0,还有很长的距离。
2.真正的教育4.0,是教育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取决于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取决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又取决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终为始。这是教育4.0全球框架的基本逻辑。
能力部分:
1)全球公民的能力:建立对更广阔的世界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全球化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2)创新创造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包括复杂问题解决,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考。
3)技术能力:培养孩子数字技能,包括编程,数字责任和对技术的使用。
4)人际交互的能力:聚焦人际交往中情商的培养,例如同理心,合作,协商,领导力和社会意识。
从能力框架来看,对比21世纪以来各国发布的未来人才标准,“数字责任”,“同理心”,“社会意识”首次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看到这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我们的学校里有哪门课是在教这些能力呢?
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系统支持的。
学习系统:
1)自主的、自定步调的学习:从标准化学习系统,转向基于每一位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系统,系统需足够灵活,允许每一位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2)易获得、包容性强的学习:从受学校空间限制的系统,转向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学习机会的,因此具备包容性的系统。
3)基于问题的、合作的学习:从基于流程的学习,转向基于项目,基于问题的学习,同伴合作是必须的,更是未来工作环境的真实反映。
4)终身的、自我驱动的学习:从随人的成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不断减少的系统,到每个人都不断增强自我学习、并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获得新知识的系统。
3.框架中明确提到的项目学习,又是什么呢?
框架中明确提到了项目式,问题式学习,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辨析,我们后续文章再慢慢讲。首先看一下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的全称是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最近几年风靡全国,但PBL并不是一个新名词。PBL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欧美国家在教学场景中广泛应用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大量的教育实践和数据证明,项目学习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具备如下这些特点:
1)真实性
项目学习是为了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真实性是项目学习最显著的特征,真实的核心驱动问题,是项目学习的灵魂。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自称项目学习的案例,做了很多教学活动,学生的作品看起来丰富多彩,但是没有核心驱动问题,这不是真正的项目学习。
不真实,是当今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在飞速发展,而学校的变化则非常缓慢。美国著名教育家魏克礼曾经说过,“如果一个15世纪的人穿越到21世纪,只有两个地方是他熟悉的,一个是教堂,一个是学校。”
学校与社会的脱节不仅仅在空间和设施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今天还在带孩子解决年前,《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这个在当时世界可能真实,但在当今世界完全不存在的伪真实问题。伪真实性环境中创新出来的依然是伪真实性的创新,伪真实场景如何构建出的“同理心”和“社会意识”,依然是假的。
真实性可以给教育带来非凡的力量,孩子对真实问题的兴趣和内驱力是巨大的。如果只是让孩子辨识人民币5元和10元的颜色,大小,花色有什么区别,他们没什么兴趣,如果你给孩子元钱让他去超市买东西,用不了几次就把人民币全认清楚了。
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是快乐的。大量项目学习的实践中,孩子不想下课,舍不得离开教室,因为资料还没有查完;孩子主动一次又一次地去实地考察,就是为了验证自己设计的计算方法是不是可行。人们经常将“快乐教育”误以为“放羊教育”,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让孩子用快乐的方式去学习,为什么一定让孩子受苦,讨厌学习呢?
真实决定了自主,因为真实世界的问题,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真实决定了无界,学习绝不仅仅在学校的围墙内完成。
真实意味着合作,真实世界中,没有谁能够独立解决所有问题。
2)问题解决
项目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从核心驱动问题出发,去解决一系列的分解驱动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问题解决的第一个关键点是问题驱动。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有本质区别。任务驱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去完成。问题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才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学到的知识一辈子都不会忘。
问题解决的第二个关键点是项目。项目学习区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显著特征,就是用“做项目”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成年人每天都在做项目,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基于项目的世界,而我们的孩子在走出校园之前,没有人教他们做项目。他们学会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却在项目的海洋里“溺亡”,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用做项目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用真实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真实问题,这同时也是真实性的第二层含义。
3)形成闭环
我们成人做项目都知道有始有终,却经常带孩子做有始无终,或有终无始的事情。
项目学习整体思路是以终为始,也就是我们在项目开始之前,要明确知道项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最终成果,以此来倒推我们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案,并形成闭环。
项目学习是形散神不散,看起来不同于传统的组织严谨的课堂,却有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整个项目进程,可以是一周,一个月,甚至半年,但每一个教学活动之间都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做无用功,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着明确的指向,学习目标非常清晰,学习过程非常有效。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够实现知识的深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更锻炼了学生的项目式思维。让孩子受益终身。
综上所述,用项目闭环的逻辑,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是项目学习的真谛,也是教育4.0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4.结语
有老师曾经问我,“作为老师,开展项目学习的门槛是什么?”我认为没有门槛,唯一的门槛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阐述创新精神时提到,“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