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苦苦挣扎的中国留学生百万花费上电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在这场侵袭了全世界的时代灾难中,许多华人在国外的生活受到了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百万中国留学生,他们不得不在各种突发状况之下苦苦挣扎。无数留学生在无奈下中断学业,对日后的生活、就业选择、未来发展感觉迷茫,曾经有留学计划的同学只能一再推迟或放弃。

去年年初,由于国外疫情严峻,很多留学生只能选择回国。他们认为疫情不会持续太久,但疫情一直持续到今天。很多留学生只能回到国内上网课,支付了上百万的学费,最后却成为了“电大函授”。不仅要适应黑白颠倒的时差,远程教学的方式可能也会让用人单位怀疑他们的学历含金量。

下面是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留学生赵琳的自述:

我于年秋季离开北京前往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攻读社会学专业。在年初,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这时的我还没意识到它会影响我的学业。

去年3月末,英国的瘟疫像疾风骤雨一样发生了。学校停课,店铺关门,直飞航班停止。

那时,我的同学大多准备买票回国了。普通经济舱的票从平时的元左右涨到了上万元。我对这个价格买机票有点犹豫,但没想到这个价格后面也会买不到。

5月初,我花了5万元才从票贩子那里买了回国的机票。我们在5月17日从伦敦出发,最终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那趟航班的乘客多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不吃不喝20个小时,也不能上厕所,直到下来飞机,心上的石头才落了地。

即使回到国内,学习也要照常进行。只是没了可以每天见面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可以通宵看书的图书馆了。学习氛围比以前差之甚远。

对国外留学生来说,网络学习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时差。在英国,时差大约为8小时,从晚上12点开始上课,一直上到凌晨3点,这对我们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

另外,资源的缺乏也提高了学习的难度。学校图书馆作为最重要的文献数据库为很多学生提供了方便。但是,归国后的留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在资料搜集和阅读的开拓上遇到了困难。在网上很难找到年代久远、在中国还没有出版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通常是写论文必不可少的。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转眼间我已经上了一年网络课。我今年9月是大学三年级学生。英国本科的学制是三年。也就是说,这届留学生离毕业不远了。

毕业代表着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还是就业。对于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这是人生的岔路。

继续学业,英国疫情情况让人畏缩不前,学习体系不同也很难让留学生在国内读研究生;直接就业,本科学历似乎稍低。更别说还在国内上了一年多网课的本科生了。

和我一起去留学的朋友们也一样担心。不管学校的排名有多高,网络教学的经历都会大大降低我们学历的含金量。自嘲自己去了“电大函授”,面试实习时被人事负责人提问。

在家里的一年里,我也不断尝试各种可能,试图弥补学业上的差距。我也在一年中申请了两个实习机会。我想通过实习经验来增加自己将来的就业机会。

很多留学生在国内选择了白天实习,晚上上课的生活方式。国内工作节奏快,加班也是常有。有时必须停止手头的工作,先上一两个小时的课,然后继续加班。有交作业的期限的话,只能请一天或者两天的假通宵完成作业。

留学生的光环早已暗淡,花费百万人民币出国留学的选择对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年的学费是20万到30万元,但留学生的费用还不仅仅是学费。大学不给一年级以上的学生提供学校宿舍,所以很多学生必须在外面租房。没有独立浴室的单人房间一年的房租是6万左右。我粗略估计,包括房租在内的日常支出每年约10万左右,在伦敦的话更贵。

就业很难,挣钱更难。我经常在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赚回留学的钱?文科的前两年是理论知识,导致我们没有一技之长傍身,不能到现场上课也使留学生缺乏跨文化优势。

最近我收到了学校的通知。据说1月初必须返回学校。我准备实习结束后回英国继续学习。这场关系到全人类的疫情,未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自己选的路上继续向前。

本文源自中新经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